川端康成作品大多主题为死亡 有何深意吗

川端康成作品

作为近代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一直是日本文坛上最热门的话题,他毕生的三十五部作品在许多文人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巨著。从川端康成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文学特有的理念和近代日本文坛的发展走向。

川端康成旧照

川端康成旧照

川端康成作品中多数作品的主题都是爱情,爱情是大多文学家创作的主旋律,但是川端康成笔下的爱情与那些传统的爱情题材有着明显的不同。他既不偏重于那些花前月下,潇洒优雅的浪漫爱情,也不侧重于悲欢离合的伤感之情,而是在语言描述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清淡的爱情。这种自然淡雅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伊豆的舞女》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完美体现。

川端康成作品中还有许多作品的主题是死亡,这与他幼时的经历密切相关。因为他自小就亲眼目睹着身边的至亲至爱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甚至得到了一个称号叫做“参加葬礼的名人”,这对他的文学风格和性格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川端康成曾自称“受到了西洋现代文学的洗礼”,在他的这些作品中都表达了虚无悲观的主题,但他笔下的虚无悲观是以自我意识的破灭和价值观念的空缺为代价的这与西方的虚无悲观的文学风格迥然不同。不得不承认,川端康成是一个不拘一格、大胆抽象的作家,他敢于使自己的笔端触及到常人所不敢想的文学领域,这是许多的文学家终生难以企及的。

川端康成政治态度

川端康成是日本的一个小说家,他曾经被人们称作“踏着葬礼的名人”。川端康成在政治上的参与度其实并不是很高,那么川端康成政治态度是怎样的呢?

川端康成图片

川端康成图片

根据资料记载,川端康成在对待《文学界》内部是否由暗转明这件事上的态度是回避的,他向人们表现出一副不向日本军国主义靠近的态度,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坚定立场,而是选择用旁观者的态度来掩藏自己害怕彷徨的心情。在《文学界》内部斗争的第二年,情势已经逐渐明朗,但是川端康成却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进入了“文艺恳谈会”,这其实是政府企图通过集合一批在日本有影响的作家来控制文坛。川端康成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竭尽全力进行自我安慰,不断的告诉自己对“文艺恳谈会”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并不是自己甘愿的参加。不过,川端康成并没有积极抵制政府的这一做法,而是被动的接受。

那么川端康成政治态度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其实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从小经历祖父、父母和姐姐的逝世,所以他对死亡是非常恐惧的,再加上当时中国的道家思想传入日本,他便借助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停地麻痹自己,以此来安慰自己随波逐流的政治态度,从而保全自己的人身安危。

所以说,川端康成政治态度是非常不坚定的,即使他的内心并不认同日本政府的一些做法,但是由于他一直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麻痹自己,所以他从来没有积极反抗过,只是被动的接受。

川端康成为什么自杀

众所周知,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是日本当时作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为日本历史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日本著名的大文豪却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川端康成为什么自杀呢?

川端康成(左)图片

川端康成(左)图片

根据资料显示,川端康成之所以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身染重病,一时心情郁闷导致心里想不开才会在公寓里选择含煤气管自杀。川端康成自杀身亡给日本文学带来了极大的震动,日本治丧委员会亲自为他主持了“三团体葬”,他逝世后被人们誉为“文镜院殿孤山康成大居士”。